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和决定性胜利的形势下顺利召开,是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中顺利举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适时并及时举行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简称《建议》)。会议的《建议》计划了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保障全国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顺利实现,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国家的繁荣昌盛,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受鼓舞、意气风发,精气神倍增,对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跟党奋进新征程的意志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步伐更加坚实。人民有信仰,国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的强有力领导下,全党和全国人民,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已取得辉煌成就,并获得全球治理和全国治理宝贵经验。对制定“十四五”规划,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优先发展领域、重点任务、二0三五年基本实现现代的宏伟目标,到具体的要求都做了精细、深刻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如我们需要坚定政治定力、提升思想境界、涵养党性气概、激励担当作为;要立足本职,强化创新,攻坚克难,为完胜全面小康多作贡献;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开创新业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的英明领导下,有力有序有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人民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所有这些阐述,都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也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高超的判断力、决策力、领导力和执行力。经过抗疫斗争的洗礼,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人民更加团结奋进,全党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建议》中的两个部分感触尤其深刻。一是《建议》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鼓励高中学段教育多样化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我个人的体会是:教育强,国家强;教育兴,国家兴。古今中外的文明发展历史证明,只有人人重视教育,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民族的未来也才有希望,革命的事业也才能代代相传,后继有人。因此,我们在取得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尽快解决教育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摆脱教育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同时,我们还需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真正把立德树人放到教育教学首位,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二是《建议》还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规划“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举,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实践表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作为大国,科技如果不能自立自强,永远不会成为强国。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开放合作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应有之义。
我个人的感悟是:目前的国内外形势表明,科技研究与教育密切相关。只有教育抓到位,科技创新人才才能人才辈出,而且科技创新的关键就是在于开发核心技术,掌握科研核心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不被人卡脖子。再者,科技创新驱动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是科技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通过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在教育教学领域更有信心。《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需要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牢记教育教学育人初心,强化使命担当,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保持准确识变、主动求变和科学应变,在新时代书写我国教育教学研究和发展的奋进之笔。
催人奋进的新蓝图已经绘就,但新征程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使命,同心携手、顽强拼搏,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