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战略指引,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实践路径。2020年11月学校党委组织全体干部视频聆听了北京市蔡奇书记和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关于五中全会精神的传达宣讲,同时,学校党委王定华书记结合宣讲和学校工作实际做了工作要求。通过学习,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成果总结“切实”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有力有序有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就。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高超的判断力、决策力、领导力、执行力。经过抗疫斗争洗礼,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人民更加团结奋进,全党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今年是“十三五”时期最后一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四大类25项主要指标进展顺利。尤其是现行标准下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生态环境状况出现转折性变化,2015年至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23.1%。“十三五”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
二、未来引领“求新”
“全会“以三个”“新”分析研判了我国未来面临的形势,即: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就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就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三、目标规划“务实”
未来5到15年,中国将怎样发展?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所要回答的主要命题。这次规划《建议》站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起点上,明确了新时代的新征程,对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做了详细安排,再过十五年我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规划《建议》分论部分中,把“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充分体现了“创新”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核心作用,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预计持续扩大研发支出、通过数字经济改造重塑产业链,将是中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意味着“双循环”新格局是供需两端发力,更好地把供需匹配起来。既要在供给端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又要在需求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做大做强国内市场。具体来说,通过完善分配体系调节居民收入进而促进消费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通过良好的区域分工和城市化布局为扩大内需和畅通循环夯实基础,都将是需求侧的重要内容。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但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军民融合有望迎来新发展,除了国家安全和传统安全之外,还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
五中全会在全面总结上一个五年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分析研判了当前及未来形式,对下一个五年、十五年做出了规划和引领,既有宏观方向,又有具体路径,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