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基建处相忠群: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体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12-03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一致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注意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

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注意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战略定力,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全会提出了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就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入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制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建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方向,并且强调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对“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形成广泛共识和协调行动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建议》要求“十四五”时期“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其主要目的就是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局出发,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凝聚共识,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上探索更好方式,在学校、家庭、社会和社会各方面汇集更大合力,把一代代青少年培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梦之队”。

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工作的老党员,在家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社会,在单位做好带头示范作用,教育下一代从自身做起,爱党、爱国、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在日常中的一言一行。从我做起,团结带动周围。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是爱党、爱国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