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西葡语学院孙眉: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所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12-07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节点上,提出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的目的。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说的“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了再次强调,提出要“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面发展的人才能真正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大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接力跑的最后一棒,是学生转变为各行各业的工作者的过渡点、转折点,由于当下初高中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大学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就必须发挥作用。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强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以加强思想引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注心理健康、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化等为抓手,开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系统性学生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思想引领。

思政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更加宏观和长远角度去思考自己、国家、民族、世界的未来。学生工作者除了要以身作则,学习先进理论,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外,还要活学活用,运用好线下线上的宣传教育方式,尤其是加强对于新媒体的运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先进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相比课堂里的思政教育,一线学生工作中的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及时,是课堂思政教育的有益补充。

二、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教育上表现为,学生发展不全面、不同生源地学生素质差异较大。博雅教育在现阶段只有少数地区、少数学校的少数学生能够享受到,大多数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的学子接受的教育偏重智育、习惯了“体育音乐老师生病了”,体、美、劳的教育十分缺失;而智育之外的因素,往往决定人能否拥有发展后劲儿、能否获得幸福。另外,近年来部分大学生也存在着考入大学后,缺乏自律,放松学业,导致专业知识不扎实,在就业中屡屡碰壁的现象。

由此可见,大学不仅要想巧办法抓德、体、美、劳教育,也不能停止关注学生智育。一方面要大力推动补上学生的“体美劳”一课,做好学生会改革、抓好学生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更鼓励学生成为活动的发起人、组织者,让学生在自己办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学习多方面的技能(比如以将学生的艺术作品制作出来为激励,以文创征集的形式,让更多学生培养美学素养、掌握Photoshop等美术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督促学生不放松学业,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与沟通中,询问学生学业情况,与班主任联动,为学生尽可能的提供帮助。形成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和体系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对学生心理健康要常抓不懈。

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抗压能力普遍较弱、难以正确面对挫折,部分学生患上“空心病”,抑郁焦虑并存,失去生活、学习动力。高校学生工作者亟需通过系统性的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帮扶。(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融入日常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认识到困难和挫折乃是人生的常态,要有不怕困难、越挫越勇的思想信念。(二)要切实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加大心理危机排查力度。一线的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要走到学生的生活里去,关注他们的动态及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三)提升心理危机干预效果,提高危机干预精细化水平。对于发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要一人一档做好记录,及时开会进行研讨和督导,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四)加强心理队伍力量统筹,将各种和学生直接接触的人纳入工作体系,提升危机面对能力: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加强家校联合,定期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联系,逐步落实全员育人。

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生涯发展观。

引导学生站在终身发展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大学适应、专业学习、素质养成、品格培养、生涯规划、同伴关系等重要议题。学生工作者要根据大学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给予学生引导和帮扶,加强思想引领,教会他们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克服“小我”的限制,站在人生发展的大舞台上,利用所学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奉献才智,同时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使命。西葡语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生涯发展,由书记牵头成立生涯工作室,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外,还接受其他主题的预约,为学生答疑解惑。工作室还定期、不定期开展分享会,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学会与人相处,是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地。

习总书记在2018年讲话中提到,“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各级党委要关注关心青少年成长,为他们成长成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条件。”大学肩负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学生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学生个体和社会、国家对于高校育人的期待,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砥砺前行,不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