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信息技术中心杨红波:践行初心使命,把握时代机遇,推动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12-08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战略指引。

为深刻领悟会议精神和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11月6日下午,我主持了信息技术中心党支部全体党员集体学习活动。通过近半个月的学习,立足于学校和中心工作实际,重点学习规划建议第三部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和第四部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主要体会如下。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建议为我国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发展勾画的宏伟蓝图,建议目标明确,实事求是,我备受鼓舞。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强势来袭,IT时代渐渐远去,DT时代不断升级。机器人正从弱人工智能时代演进到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爆炸”或将临近,互联网运行法则将发生变化,“瓦解”“重生”“再造”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词,也将成为我们重新连接世界的机遇,新时代才刚刚开始。教育已迈入智能教育时代,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引发教育的一场革命。它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管理的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等诸多方面。

在智能教育时代背景下,未来的高校之争,必然是信息化支持下的现代化之争和国际化之争,不再是重点学科数、论文数等数据的片面之争,而将是“谁是现代化的,谁是国际化的”这样的全面水平之争。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需要,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历史与未来趋势,北外凝练出“开放、互联、智能、创新、融合”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把握“互联网+”的时代特征,立足移动互联背景下的信息发展方向和新技术,通过北外智能教育规划与建设推动学校全球化战略,形成了北外目前特色信息化发展的独特道路,但是还有许多不足和战略性缺失。

一、改变信息化工作现状。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还处于边缘地位,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同类高校处于中高级别,但是离综合性大学、一流大学还有很大距离,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支撑及推动程度不够。日常我们的工作中,主要是做规划、做项目、采购硬件软件,学校根本的管理方式和中高层领导的信息化思维还是没有上升到一流大学水准。因此对标中央文件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容,我们学校通过信息化创新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转变信息化工作方法。

习总书记和校领导经常勉励我们年轻干部,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敢啃硬骨头。由于教育信息化工作范围广、知识更新快、业务繁杂,目前我校信息化推动团队,无论是在人员数量上、质量上,还是未来发展方向,已经到了一个岌岌可危的状况。人才是学校和部门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我们更应该把信息化工作放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发展等方面,从多维度支持各部门信息化发展,让传统业务长上信息化的翅膀,既出成绩又有实效,让我们的工作更实际贴近一线教职工和学生用户,推出既叫好又叫座的各类服务,从底层推动学校进入智慧校园阶段,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学校各项核心工作运行与流程的模式,技术驱动是本质特征,人机协同是重要标志,智能服务是目标追求。

三、积极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思维和教育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进行教育赋能,积累海量教育资源、教育管理大数据、教学行为数据。大数据包括物联网大数据、校园大数据、校务大数据等,数据服务化、服务数据化是“智慧校园”的基本特征。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数据,而是我们不敢用!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模式对信息化应用提出新挑战;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治理对教育信息化提出新课题;万物互联对教育信息化变革服务理念、提升师生服务水平提出新要求。因此,要创新利用大数据、5G通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重点解决高校信息化长久以来存在的四大问题,信息孤岛、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信息化队伍建设。

教育信息化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张蓝图绘到底,总体规划要上升到全局高度,既防灰犀牛,也防黑天鹅,确保网络安全。目前我校没有把信息化列为“十四五”规划的独立子规划,我们正在配合各部门,把信息化融入到学校整体规划中去。

四、发展目标务实可达成。

信息化工作是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应该在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要推动现代治理体系向前发展!从五中全会的十四五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来看,国家发展目标提的非常实际并可达到。学校十三五教育信息化规划截止到今年底实现度超过90%,还是非常高效的。

目前北外信息化发展正在走向一个新的阶段,重点关注两方面建设。

一个是智能教学环境设计与实施即智能教室建设,包括构建校本资源系统、教学服务系统、校本教研系统,实现智能教学与智能学习。

另一个是信息化辅助教育治理与决策即大数据建设。包括建立“双一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核心指标体系、本科质量常态监测体系,同时增强学校教育大数据应用意识、分级建立教育大数据中心、理顺学校教育大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学校管理大数据工程支持体系等。

国内高校信息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如下:

第一步,十三五期间完成数字校园,解决的是学校基础信息化的问题;

第二步,十四五期间完成智能校园,解决的是数据整合的问题;

第三步,十五五至十六五期间完成智慧校园,解决的是全方位创新的问题!

我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借鉴国内外先进高校经验,全力推动智能、智慧、智库三大智慧校园发展方向。用价值主导技术,用人来解决机器不能解决的事情,让5G和AI产生化学反应,用数字服务业务代替传统业务,形成智库团队,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决策支持能力。

五、提高信息化投入产出比。

总体来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高校已经在许多硬件建设方面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软件应用也比较广泛。二三线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各高校在教学科研设施建设基本完毕的前提下,学校资金主要投入到软实力建设,包括教学环境优化提升、科研数据库建设以及学校治理类服务软件建设等,从数字化校园到智能校园演进。

我们希望在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双一流建设、国际化建设中能够使用上新技术、新思路,把师生从许多无价值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时间搞教学科研,让信息化投入有性价比、见效快,让相对简单重复的工作能够使用技术来解决。

六、推动资源共享,实现建设方式转型。

充分发挥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规划设计、项目论证、方案制定中的领导作用,确保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完备性和先进性。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主体转换,切实提升业务部门和教学学院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推动“硬件资源共享、数据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利用社会化、集约化的模式,为学校提供互联网化的服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改变学校自己五脏俱全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向云服务转型。

信息化的特点是做稳定的大数量级别的共性业务。国家不停地改革,大学的办学理念、组织构架、流程不停地变化。即使上级不改革,院系部处领导的更换也会导致信息系统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信息系统反复修改成本高而效果不显。建设灵活、整合、利于协同的开放式数据架构,简化各类流程,将学校发展重点转向核心业务。

七、面向未来,应对危机。

人工智能的影响无处不在,许多高校已经大踏步在发展,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赛,起跑线并不那么重要。在人工智能时代,技术会以指数级增长,而非线性级发展,未来15至30年间,人工智能将呈现爆炸式的突破,更多超乎我们想象的事物也会出现。凯文·凯利预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追踪是未来30年的三大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这三项技术也将实现交融互动,其结果就是智能交互。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新的社交入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成为基础设施,随着这三种技术与产业各行业的融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必将为人类社会开启一扇“超现实之门”,引领下一波科技变革。

比如北二外也成立了人工智能与语言认知实验室,在语言认知加工研究做得多一些,他们的语言认知加工实验室是2009年建成的,当时购买了眼动仪,脑电等设备,2018年更名为人工智能语言认知实验室。所以我们的高端实验室不仅要尽快推动,要长期持续投入才能站在至高点。

我们要跑在时代的前面。从根本上来讲,智慧校园是一场变革,是新动能的再生和再造,而不是传统动能的延续。这种新动能的再造,应该是从零到一的创造,而不是从一到N的复制,亦步亦趋地跟随和简单照搬没有出路。必须努力跑在时代的前面,抢抓人工智能时代的先机,全力按照全新模式参与和创新,实现新的转型和升级。

八、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提高信息化执行力。

梦想照进现实,关键要靠实干。这个时代当个旁观者、评论员、见证者很容易,但当个执行者、建设者、实干家则比较难。我们不但要有创业勇气、创新精神、创新艰难、创造禀赋,还要能超常付出。我们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对单位各项决策部署“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把各项工作一桩桩、一件件地向前推进,确保既定目标的达成。初心不改一直向前,融合是时代主题,学校发展前面就算是地雷阵,我们也要趟过去。

通过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国家已经把新基建、新兴产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北外在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科研创新、信息化发展等也存在重大挑战。我们需要统一认识,通过创新重构我们的各项业务流程,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集中所有资源发展,提高我们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早日成为真正的国际一流外国语大学。

未来,我们的发展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