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充分体现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和战略定力,对如何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尤其是在以下三个方面体会深刻:
1.党的领导是中国成功的根本保障
中国国力由弱到强,从一穷二白到实现小康并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我国的发展成就让世人惊叹,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都无法比肩的政绩。中国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的实现,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抗击疫情最成功的国家,所有这些都使中国人日益自信,越来越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感到骄傲,而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加强对党和政府信赖的过程。
中国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成功,归根到底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最成功的创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立于不败之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得以实现。
2.改革开放是中国成功的法宝
改革开放是我国过去四十年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尽管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上升,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增加,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国人民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
实践证明,只有与时俱进改革,扩大开放,才能破解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才能释放潜力和活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五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彰显了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定力,也为世界发展前景注入强劲信心。
3.五年规划是中国成功的秘诀
中国成功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正在谋划“十四五”规划,编制2035中长期规划。这一过程紧紧围绕的中心任务是为人民谋福祉,坚持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统一。因此,每个五年规划都是在分阶段落实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是一个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共同目标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体现了我国制度的优越性。
曾经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实行过五年规划机制,如今却在西式多党竞争制度下变得越来越短视,越来越无规划。政党更替和政党间拉锯战等问题造成严重内耗,社会达不成广泛共识,国家不能凝心聚力,每届选举获胜的政党都忙于应付反对党,忙于迎合民粹主义短期需求,忙于兑现执政红利,没有动力和精力去考虑五年后、十年后的事,这势必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甚至倒退,对国家造成伤害,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
很多前社会主义国家老一辈羡慕中国能一如既往进行五年规划,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任接着一任干,既有延续性也有前瞻性,一张蓝图绘到底,每个阶段目标明确,按部就班推进民族伟业和经济发展,确保了国家发展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校党委高度重视学习和贯彻执行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全校上下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把五中全会精神真正学懂、弄透,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我对标对表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工作,将在十四五规划制定和落实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站位,认真思考和探索复杂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冲击下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新路径,加大外事工作的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助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