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胜利召开。通过自己研读公报及相关学习材料、参加集体学习、聆听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充分肯定了党中央的工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创新,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对比国内外的疫情防控举措,我们深有体会地认识到党中央确确实实是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人民;党中央采取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等举措,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回顾这些成就,让我们更加增强“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制定的规划《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包括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而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主要基石。全会提出了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规划《建议》中具体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党员干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具体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立德不仅仅是对学生而言,首先应该是对教师的,必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作为高校和二级学院,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关心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和对学生的管理中给学生良好的示范,应该体现治学严谨,强调学术诚信,从不抄作业、不作弊的小事抓起;在对学生的指导中,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作风。对学生要爱护,也要严格管理,严管也是厚爱。现在有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这时候需要有外力介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这些学生需要加以外力约束,比如任课教师每堂课进行考勤,督促学生按时上课,可以尽可能避免个别学生恶性循环。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并不是刁难学生,而是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并进行耐心指导。完成教学任务本身就是一种训练,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能力。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革命加深加广,人工智能扑面而来,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谋求发展,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