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提出了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这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会议明确指出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即: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全会指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与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两大重要战略安排,都源于“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需要,都是服务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体现为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阶段应该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能够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
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对我们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在新时代、新起点,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写工作,做好我校继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好规划。
世界格局深刻演变挑战中国持续发展中的人才储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都是一次严峻考验,中美博弈加剧,外溢效应突出,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启示我们,生活在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需要跨越文明冲突陷阱,摒弃意识形态争论,相互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国家发展战略呼唤人才培养与时与地俱进。“一带一路”的倡议,“一个都不掉队”的决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千年大计,北京市“四个中心”建设指引着国家发展、城市发展和教育发展。北外继续教育要提高政治站位,明确使命、谋划格局,进一步优化升级现有项目。面向“一带一路”建设和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依托学校多语种教学和国别研究优势,外语与专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撰写咨询报告,培养民间交往人才。
技术革命带来继续教育理念、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线上线下密切结合的OMO模式(Online-Merge-Offline模式指的是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使教育和学习发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北外继续教育要灵活应变,逐步建立起体系完善的在线课堂、在线测评、在线学习、学习资源共享、时政咨询服务平台和校友互动端口,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育对外开放要求高校主动加快国际化进程。学院需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坚持“内涵、融合、特色”的标准,突出多语种特色,加强外语学科与其它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的深度融合,加强外语学科与其他行业/专业实践需要的深度融合,增强适用性,保持良好的学科生态。致力于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满足人民对更公平、更高质量、更有特色教育的需求,继续教育担负起助力全民教育、终身学习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作为大学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窗口单位,继续教育学院将依托大学优质的外国语言文学、翻译学、国别和区域研究等领域教学研究资源,将北外学科优势与社会需求进行立体式对接,建设高端行业国际化人才培训的总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