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发布公告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起草情况做了专题说明。全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现将初步学习的三点体会汇报如下:
一、目标:一组数据描绘当下和未来的发展。
1个重要判断:全会公告明确指出,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3个“新”的逻辑主线: 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主要体现为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起好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谋好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好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回答了我国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命题,抓住这三个“新”就把握了全会的逻辑主线。
5个把握的原则:包括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开放和自主的关系、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以及战略和战术的关系,保障规划建议既高瞻远瞩又务实管用。
9个方面2035年要实现的远景目标: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6个“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12个“十四五”奋斗目标的具体举措: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另外,全会总结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十个方面的决定性成就,鼓舞人心。一组数字明晰了当下定位、近期目标和未来远景。
二、聚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规划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这将对我国制定教育领域中长期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宣讲会上,用五个“新”研判当前教育事业面临的形势任务,包括国内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需求日益强烈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新形势,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解决补齐短板攻克短板的新阶段,教育系统要从内涵外延措施各方面具体落实发展的新理念,教育要探索主动服务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教育要适应政治需求、量的需求、质的需求、文化需求、结构需求的新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发展阶段教育面临的核心课题。
三、抓手: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
全会在总结已取得的成就时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在两个百年交汇期、第二个百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之际,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高等教育倍受瞩目。全会召开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评价机制制度予以全面指导,涉及国家、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各方面主体的评价,破立结合,力争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到2035年能够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方案的实施必将为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产生深刻影响。当前,学校正在制定出台“十四五规划”,应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大背景下,践行国家和教育部的指导原则,结合学校实际,统筹2035年中长期发展,立足“十四五”五年规划,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切实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