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梁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12-14 [来源]: [浏览次数]:

在学校党委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听取了有关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报告和宣讲,受到很大鼓舞,对党和国家今后五年到十五年的规划、布局、目标和任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会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部署。

“十四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将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福祉、国家治理效能等六个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全会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做法:涉及就业、收入、教育、文化体育、健康、社保等方面,有着多种优惠政策和多层次、更加实际的措施。比如在收入方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事业。这些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特别引人注目,也真正体现了我党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全会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也是一种长期的战略。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根据国内基础条件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际环境变化的特点,党中央在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为修复经济均衡采取的应对之策,可谓高瞻远瞩,规划长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科技、经济、安全领域都有重要举措,令人振奋。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同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坚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这些举措为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强国道路,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作为一名六零后的老党员,深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深谋远虑,使我们的国家在应对各种艰险和挑战中,以巨大的勇气和定力,化解危机,从不利走向胜利,令世界瞩目,充分体现了高水平的国家治理能力,前所未有地凝聚了人心。从亲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贫困落后到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从九十年代的经济腾飞到21世纪的飞速发展,直至中国崛起,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深切感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伟大作为和承担巨大危机与风险的能力,让中国人民充满了信心、自豪感和获得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中国未来五年到十五年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份重要文献,这个战略部署一定会使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